創造崇高的文化

創造崇高的文化

我國文化至伏羲時已大放光明,伏羲畫八卦,實已進至哲學範圍,此一千二百六十年(十六代) 之天下,為中國洪荒開闢了一條大路。至神農五百二十年(八代) 之天下,已進至農業時代,醫藥亦甚發達,黃帝自是繼承前代文化,再繼續加以創造,所以黃帝為中國文化第一次集結。

倉頡造字嫘祖教覺民養禪醫理的發明

一、設立官制      置左右太監暨及六相

二、畫野分州      作舟車以濟不通,旁行天下,方制萬里,畫野分州,得百里之國萬區

三、倉頡造字      倉頡為黃帝左史,亦有云倉頡為古帝王者。孔安國孔穎達的論證,(見尚書序) 伏羲時已有文字,惟多數人以為伏羲時用結繩記事。黃帝時有文字是毫無疑問的,在四千餘年前中國已有文字,這是中國文化悠久的基礎。世界上幾個古老的民族,還沒有我們文字最古的,當時的文字為象形,漸進於六書(指事,象形,形聲,會意,轉注,假借) ,經過許多演變,始成今日之書法。

四、大撓作甲子     甲子就是天干地支,天干代表時間,地支代表空間,天干十個數(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 地支十二個數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戍、亥) 十個數與十二個數都是週期,從時間空間以計算宇宙的運行。

五、容成造曆     作蓋天以象周天之形__曆及曆法,一年分十二個月,每月三十日,五年二閏。蓋天者,為一間無蓋的大建築物,上邊有經緯線並綴以星辰,儼然一個天體,考察天文者,卽按蓋天上星辰的方位以驗其是否移動,或移動若干。今日的天文學也用蓋天,不過增加一望遠鏡,在計算上比較精確。

六、隸首作數     數卽數目字,一二三四五 —– 此為度量衡之所由起,不僅減少紛擾且亦是經濟發展重要的憑藉。

七、伶倫制十二律     陰六呂,陽六律,為十二音,黃帝的樂章曰咸池。音樂代表高度文明,聽其音樂則知其國之文化。吾國音樂之由來甚遠,故古人精於音樂,惜樂經失傳,今音樂已不發達,殊為惋惜。

八、製衣裳作冕旒充纊     黃帝以前當已有衣服,可能很簡單,至黃帝時,已經完整且有服制。上曰衣下曰裳,其冠曰冕,垂十二旒。兩耳充纊,為兩小球以遮兩耳,勿聽惡言。

九、漬草木之汁以製顏色     遠古著獸皮魚皮及蔴衣並無顏色,至黃帝時從花草取出汁以染各種顏色,可知當時衣飾已甚華麗。所謂采陶者,不是來自西域。吾國本土早有顏色,這在藝術上亦一大進步。

十、服牛乘馬,作舟車以通道     牛馬俱是野獸,加以馴養才可為用,古人馴獸較比今人技術高。今日之牛馬已變成家畜代人工作,水行用舟,陸行用車,此亦交通一大進步。

十一、上棟下宇,作宮室以安居     遠古之民穴居自多疾病,後來知造簡陋的茅屋,終非安居之所。至黃帝時始用木材建築房屋。上曰「棟」,下曰「宇」。棟為正中之樑,宇為四邊之椽。似今日房屋之構造。

十二、重門擊柝以待暴客     重門者兩層門也,擊柝為更夫,以待暴客為警衞也。可知斯時的社會安定,對於警衞已有創制,房屋堅固,有墻垣以保障之。

十三、造弓矢以振威     黃帝所以戰勝蚩尤者,賴弧矢之力也,弓矢創自黃帝,此為新武器,射程遠。蚩尤雖有五兵,不能不敗北。周武王時,肅慎貢楛矢。夷字中從弓,古東夷之人長於弓矢,亦黃帝之苗裔也。

十四、日中為市交易而退     黃帝時已開始商業,中午時集市,互相交易而退。

十五、范金為貨,制金刀,立五幣     范金者,冶金也,此時已知冶金術,用銅製成硬幣,名曰金刀,並已有五種貨幣,是經濟學一重大發明。黃帝時之經濟已啟其端倪,不是以物易物,而是採取代用品,有正式幣制。

十六、造指南車     造指南車為群書所載,有云用磁鐵者,但歷史家以為黃帝時為銅器,不克有鐵。有云用機械者,用輪子以轉動之,外國學者多採後說,果爾,則黃帝時工業已有進步。指南車確是輪機,軒轅教已經造成,於民國五十三年宗教文物展覽時當眾表演。稱謂「指南車」,不如稱定向車更為恰當。

十七、嫘祖教民養蠶     嫘祖是黃帝正妃,教民養蠶以製絲,此為衣服一大革新,在四千六百餘年前,中國人已著絲衣,錦繡滿身。

十八、為營陣之法     黃帝一生經五十二次戰役而後安天下,設五旗、五麾以指揮軍隊,所謂角牴術者,卽後世摔角及柔道之前身,據云:角牴術為黃帝戰蚩尤時所用之擒拿術也不無理由。黃帝兵法猶為後世所宗。「四為正四為奇,餘奇為握機」,載於黃帝握奇經(李衞公答唐太宗問引證黃帝兵法) ,亦可見其要旨。

十九、著內經以明醫藥     黃帝與岐伯問答,名曰「內經」,講醫學定理,迄今猶為中醫師必讀之醫書,四千餘年前的醫學,竟有如此之造詣,能不令人讚嘆嗎?

二十、制法度正名百物     初民社會多無定規,不免紛擾。至黃帝時物各有名,事各有制,一切納入正規,是以文明大起,建立中華民族萬世之基業。

二十一、建立合宮,以祀上帝,接萬靈,布政教焉     合宮為大教之宮,政治宗教統由此發號施令,合宮之構造「中有一殿,四面無壁,以茅蓋通水,圜宮垣為複道,上有樓,從西南入,名曰昆侖」(漢公玉帶所上之圖案) ,古時政教合一,政教由一處發佈命令。我們知黃帝時已經祭祀上帝,迎接天神。後世的廟宇稱宮,皇帝所居之處亦稱宮,其由來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