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想

軒轅教的思想

思想體系
「繼承黃帝道統」上宗軒轅黃帝下合道、儒、墨三家學說

    思想體系為宗教一大關鍵,本教以「繼承黃帝道統」為宗旨,自黃帝經於一九七三年出土後,本思想體系更為完整。
    軒轅教的教義,搏大精深。從其理論觀之,上宗軒轅黃帝,下合道、儒、墨三家學說,乃是完整之思想體系。蓋以道儒墨三家原是宗教,後世之儒為師氏之守,與宗教關係密切。且儒家隆禮,並有許多理論,實為宗教之規範。三家者原是一家,天下一致而百慮,同歸而殊塗也。
    道與儒——章太炎先生著「國故論衡」,原儒篇『達名為儒,儒者術士也……司馬相如言,列仙之儒,居山澤間,形容甚臞〈漢司馬相如傳語〉……莊周言儒者,冠圜冠者,知天時,履勾履者,知地形。緩佩玦者,事至斷……故曾晢之狂,而舞雩(雩為巫之舞蹈,按)源憲之狷,而服華冠(華冠為巫者冠,按)皆以忿世為巫,辟易放志於鬼道。古之儒知天占候,謂其多技,故號徧施於九能,諸有術者,悉賅之矣。類名為儒,儒者知禮樂射御書數……私名為儒,七略曰:儒家者流,蓋出於司徒之官,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……儒猶道也,儒之名,通為術士,於今專為師氏之守。道之名於古通為德道藝,於今專為『老聃之徒』又原道篇『孔父學於徵藏史,韓非傳其書』。由章氏之批判,道儒原是一家,不能分開。章氏用墨子『達、類、私』之名學,以分析儒家,更為透澈。周禮『儒以道得民』。孔子曰『志於道,據於德』。孔子晚年讀易,韋編三絕。可證明孔子晚年之思想,近於道家矣。章氏云『儒猶道也』,可為儒道之定論。
    道與墨——墨子師承史角學說,史角為周桓王史官,是墨子學說,亦道家思想也,墨書中兩次稱道教。非儒篇『而儒者以道教為賊天下之人也』。耕柱篇『子墨子曰,天下之所以生者,以先王之道教也』。道教二字首見於墨子。今日墨子一書。即得之於道藏,雖老子講形而上學,墨子注重實踐,而其宗旨則一也。
    儒與墨——因孟子之詆毀墨子,後世則遂多以為儒墨是衝突的,其實不然。韓昌黎早有定評『儒墨同是堯舜,同非桀紂,同正心修身,以治天下國家,奚不相悅如斯哉?余以為辯生於末學,各務售其師之說,非二師之道本然也。孔子必用墨子,墨子必用孔子,不相用不足為孔墨。』以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文公,也是一位自命不凡的儒宗,他為了諫迎佛骨,排斥異端,也曾盡過衛道之責任。因其深究墨子學說,始為墨子心折。孟子未見到墨子書,不明其宗旨。當孟子時,天下之言,不歸於楊,則歸於墨,孔子學說瀕於式微,此孟子挺身而出,以衛護孔道自任,即韓文公所謂各務售其師之說耳。而孟子指兼愛為無父,更詆為禽獸,殊不合邏輯。韓非子云『孔墨並稱顯學』。今天下一家,學術一體,儒墨當更不可分了。
    莊子天下篇云『後世之學者,不幸不見天地之純,古人之大體,道術將為天下裂』。可為後世分家之痛戒!夫道儒墨三家一體之說,亦足證其本源為一,誠以同是堯舜,而堯舜固亦同是我始祖黃帝也。(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出於道經,見荀子解蔽篇)。故三家之學術思想,有其淵源,而共同構成文化之大體。特以各取其一端,以自成其說之故,乃演成殊塗同歸之勢。其結果有利亦有弊。由於各家思想之發展,宗教之思想內容乃臻充實。亦由各家思想鶩於紛競,使宗教思想流於龐雜。以至固有之宗教為之湮沒,而吾國之所謂真正道統,遂亦告中斷,不亦大可悲哉!今既重建宗教,惟有探求道儒墨三家學術之奧義,重建宗教思想體系,以還我大體,復其精純。使學術思想及宗教信仰,與社會深相結合,鑄成堅固不拔之民族文化。事雖體大,但必如水之就濕,火之就燥,固亦自然之勢,是在吾人之努力耳。
    竊以為道家境界極高,探賾索隱,窮神知化。墨家服務社會,摩頂放踵,利天下為之。儒家人本主義,持中庸之道,以誠意正心修身為要。三家學術既原於一,又與軒轅教息息相關,故軒轅教思想體系,當以『三位一體』為準。用易經繫辭傳語,可作一結論『廣大悉備,有天道焉,有地道焉,有人道焉』。天地人原為三個代名詞,代表三個不同的境界。但專講天道,易遠離現實,專講人道,易流於膚淺。今合三家為一體,則是天人合一,體用兼施,泯人我之私見,致大同之盛世,此我軒轅教之必能大行於世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