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姓氏

中華姓氏

中國姓氏文化源遠流長,每一個姓都蘊含着生動有趣的故事,是超越時空、貫通古今的文化活化石。姓是一個家族系統的血緣符號,通過這個符號,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和歷史文化聯繫起來。中國是歷史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,古老的姓與氏發展到今天,經歷了漫長的整合與變化。
姓氏的起源
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太古母系氏族社會,中國人在母系氏族社會隨母姓,「姓」由「女」和「生」組成,說明最早的「姓」只知有母,不知有父。所以中國許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,如姬姓。先秦時代的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姓為同族集團的名稱,氏是姓的分支,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稱,用於區別子孫之所出,氏從君主所封的地、所賜的爵位、所任的官職、或者死後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,所以貴族有姓、名、氏,平民有姓、名、無氏。如黃帝,姓公孫,生於軒轅之丘,故稱為軒轅氏。同「氏」的男女可以通婚,同「姓」的男女卻不可以通婚。因為中國人很早就發現這條遺傳規律:近親通婚對後代不利。後來儒家用倫理解釋了這一條。
中國的姓氏到底有多少呢?
《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》收錄23813個姓氏,目前在用姓氏超過七千種,單字姓6931個,複姓和雙字姓9012個,三字姓4850個,四字姓2276個,五字姓541個,六字姓142個,七字姓39個,八字姓14個,九字姓7個,十字姓1個,是藏族的「夥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」。筆劃最少的姓為1筆的「一」,是僳僳族姓,由乙姓衍化而來。字數最多的姓是藏族十字姓筆劃最多的姓為30筆。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國姓氏超過7000種。
據古文獻記載,中國最早的姓是「風」姓,最早的氏是「伏羲氏」、「神農氏」、「女媧氏」等。
中國最常用的還是「李」、「王」、「張」、「劉」、「陳」、「楊」等。100個常見大姓,約佔中國總人口的85%。百家姓於最近重新排列,不再是由以前的「趙錢孫李」開頭。
姓氏由來的類別
從漢代開始,姓氏混而為一。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,大部份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。考其來歷,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:
1. 以姓為氏。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,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。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,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。如:姬、姜、姒、姚等。
2. 以國名為氏。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:齊、魯、晉、宋、鄭、秦、楚、衛、韓、趙、魏、燕、陳、蔡、曹、胡、許等,皆成為今天常見姓。
3. 以邑名氏。邑即採邑,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。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採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。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採邑於蘇(今河北省臨漳縣西),岔生後代便姓蘇。據統計,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。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,至今已不復存在。
4. 以鄉、亭之名為氏。這類情況不多,今日常見姓有裴、陸、閻、郝、歐陽等。
5. 以居住地為姓。這類姓氏中,複姓較多,一般都帶邱、門、鄉、閭、裡、野、官等字,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。
6. 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。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,據統計有五六百個,其中複姓近200個。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,其後代以林性傳世。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,字皇父,其孫以祖父字為氏,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。
7. 以次第為氏。一家一族,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,如老大曰伯或孟,老二曰仲,老三曰叔,老四曰季等。後代相沿為氏,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。但也有例外。魯莊公之弟莊父、排行老二,本為仲氏、仲孫氏,因他有弒君之罪,後代便改姓孟,或姓孟孫。
8. 以官職為氏。如司徒、司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等。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,丹從字義上看,也可以分辨出來,如籍、諫、庫、倉、軍、廚等。
9. 以技藝為氏。如巫、卜、陶、匠、屠等。
10. 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。
11. 以謚號為氏。
12. 因賜姓、避諱而改姓

意想不到的罕見姓氏
中國幅員遼闊,情況複雜,很難精確哪個姓氏為最稀有,但以下這些姓氏都是平時很少見的。

據說是倒數第二小姓。「死」姓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北部,是由北魏時期少數民族的四字複姓發展而來。「死」與「難」、「亞」同屬中國最特殊三小姓。

據說是中國倒數第一姓。讀去聲,分佈在河南四座小村裡,據說難姓隨鮮卑北遷,松花江當時也改名成了「難江」。幾經輾轉,難姓鮮卑族才涉足朝鮮半島。

一說是廣東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「布、老、雞、田」之一。一說是由「薩克達」這個滿族姓更改漢姓而來,「薩克達」的滿語就有「蒼老」的意思。

廣東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,有不少雞姓人改姓為奚,但在佛山還有兩位沿用雞姓的老太太。

據說南宋末年,即730年前,一個查氏孝廉遭到元軍追捕,東躲西藏無處安身,逃到廣州橫瀝鎮村頭所在地,為了隱姓埋名,將「查」字下面的一橫放到了上面,改姓為「香」。

揭氏多分佈於贛、閩、粵三省,據說各地揭姓皆源出於揭陽縣。

蟻姓屬閩越土著遺裔,發源地為莆田市涵江區塘頭鄉和市內城廂區,在潮汕地區,只有澄海有蟻姓人聚族而居的村落。

得姓始祖是勾踐,植氏是越王后裔,廣東三水大塘永平居委會土塘下村唐朝開始建村,村民均為植姓。廣東、廣西兩地多數植姓村莊或宗族都源自此處。
禤姓
禤姓有為紀念先祖南越王趙佗的說法,不少禤氏祠堂或神龕上書「南越郡」字樣。趙佗是南越的第一代國主,後來尊漢而削去帝號,在其治下80多年,南越發展甚快。如果禤姓先祖是趙佗,那麼禤姓真的是不折不扣的嶺南土著居民。

疑為兩廣百越古姓之一,主要分佈在廣東高州、羅定及廣西容縣等地。
此外還有接、伯、脫、須、毒、刀、支、第五、東野、迮、黨、賓、酒、漆、黑、粘、苟、玉、歹、蕩等等罕見稀有姓氏。

免責聲明:本文內容來源引用於FamilySearch Wik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