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道
史記漢武帝本紀:「黃帝且戰且學仙,患百姓非其道,乃斷斬非鬼神者,百餘年然後得與神通」是黃帝修道百年,不為不久矣。
黃帝究竟如何修道,議論紛岐,莫衷一是。有云黃帝所修者為丹道,有云黃帝所修道為仙道。
後世之丹道與仙道,俱不足以盡黃帝之修道。
廣成子答黃帝的話,多為養生之道,「至道之極,昏昏默默,无視无聽,抱神以靜,形將自正,必清必靜,无勞女形,无搖女精,乃可長生。」
廣成子的話僅是養生。
但真正道家思想,不是延年益壽,其所謂長生久視之道者,別有所指。黃帝訪大恢於具茨之山。
途中遇神牧:「予適有瞀病,有長者教予曰,若乘日之車,而遊襄城之野,今予病少痊,予又且復遊於六合之外,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。
予又奚事焉。
黃帝曰:『夫為天下,則誠非君子之事,雖然,請問為天下。』
黃帝又問,小童曰:『夫為天下者,亦奚異乎牧馬者哉,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。』
黃帝再拜稽首,稱天師而去。」
神牧之境界較之廣成子為高,「六合之內」,此為入世之道,「六合之外」,此為朝世之道。
牧馬童子的瞀病,喩世人之眼光昏暗,不明真道。
逮其境界開擴,解脫物慾的羈絆,始遊六合之外。
卽莊子所說的方之外,六合之內卽方之內。
班固列黃帝於道家,蓋為道家之鼻祖,一般說的道家,伊尹,傅說,太公,管仲,諸葛武侯等,自不能與黃帝並駕。
道家之修道,異於道教之修道。道家之修道,由克己以救世,終達於通天。而道教之修道,偏於方術。
道教之修道者,也往往引道家之言,惜多曲解其意,有違聖人之道。
吾人研究中國宗教問題,當明瞭修道的本旨,不可偏重於術道。
術道亦小有效驗,但其結果不可能昇化。
或曰:「黃帝且戰且學仙」,是黃帝學仙道,亦卽後世之學仙。
惜今日之學仙,非昔日之學仙。
昔日黃帝的學仙在軍旅之中。
今日的學仙則遯跡山林,或深居古剎。
古人之學仙在生活中求之「道不可須臾離,可離非道也。」
今之學仙者,在方術中求之。
「道不遠人,人之為道而遠人,不可以為道也。」
仙的本字「僊」有「蹁躚」之意,蹁躚為舞蹈貌,始自「巫」字。
巫為中國最原始之宗教家,巫舞蹈迎神,今日蕯瞞之巫,當降神時一手持鼓,一手執鞭腰繫銅鈴,蹁躚起舞。
仙字來自巫字當無疑問。
但後世之學仙,不是學巫,學仙乃是修道,學巫祇是原始的一種宗教罷了。
黃帝距今年淹日久,古籍多不存在。
黃帝有多種書,班固曾列於藝文志,黃帝經四篇,黃帝銘六篇,黃帝君臣十篇,雜黃帝五十八篇(按卽雜論) 俱散佚。
惟老子傳黃帝道已成定論,猶可見黃帝遺教一斑。
其實,孔子墨子又何嘗不是傳黃帝道,如能瞭解道統源於黃帝,則中國各家學說自與黃帝有密切關係。
清大儒嚴可均從先秦諸子中找出十四條黃帝遺教,我們再補充十八條,此三十二條經文,也可以略見黃帝思想要旨。
黃帝之修道要分三部,內聖,外王,通天。「通天」留在「聖神」中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