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 - 南華經內篇
P. 15

而後乃能與天地同化,此為道家一貫的主張。  有車之用」又曰「無為而無不為」俱是莊子逍遙之本旨。逍遙者放其心也,人不累於物,而後乃能放其心,能放心,  道本無虛,無以名之,名曰無何有之鄉,無何有,又何所有也,此亦不得已之言也。老子說「三十幅共一榖,當其無,      遇許多機會,如宋人不龜手之藥,善為之用,則可以得國君封地,不知利用,而世為洴澼絖。脩道亦然。      了大旱不熱,大水不溺,才是與天地旁礴為一。而作到與天地合其德的境界,即所謂贊天地化育與天地參了。      無主而不止,外無正而不行」互為發揮,由此亦可知道家叫人先立一標準,非尚虛言也。      安於小知小年,仍是叫人大成的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後用枵喻之,如能將枵樹於無何有之鄉,廣漠之野,則可「彷彿無為其側,逍遙寢臥其下」,此為莊子中心思想,  莊子再戒勉,許多人不志其大,而又不知用大,所以用大瓠作喻,以遊乎江湖。以啟發之,莊子似又感嘆,世人  莊子以為列子御風而行,並非最高的境界,特提出:乘天地之正,御六氣之變,以遊無窮,才是莊子的本旨,到  引宋鈃一段:定乎內外之分,辯乎榮辱之竟,這是很重要的邏輯。先建立標準,而後才能有所論列,與天運篇「中  莊子又提到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,這是講認識論,因其認識不同,故其所想者也不同,但莊子並未叫人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九
   10   11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   19   20